5月初,东北大地夜色如黛,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某旅机场内流光溢彩,一架架轰炸机带着巨大的轰鸣直入夜空。正在跟班飞行的学院领导高兴地告诉记者:“再过几个月,空军的战略轰炸力量又将增添新的血液。”
这是该旅改装现役轰炸机后承训的第二批学员,也是空军军事训练改革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作为空军首家改装现役轰炸机的飞行院校,这个旅紧紧围绕强军目标,紧盯建设“空天一体、攻防兼备”强大人民空军目标要求,牢记使命责任,以敢为人先的勇气魄力,全力推进飞行院校教育训练改革,极大地缩短了飞行人才成长周期。
这个旅有着厚重的历史,作为东北老航校传人,从最早的杜-2到现在的某型轰炸机,64年来先后为空军输送轰运飞行人才数千名,成为名副其实的“轰运摇篮”。
近年来,空军大力开展实战化训练,部队对高素质飞行人才需求迫切。虽然该旅一直坚持按大纲上限开展教学,把教学法研究到极致,但学员质量和成长周期难以满足部队的迫切需求。
2014年,空军军事训练改革的“前哨战”率先在飞行院校打响。空军党委做出了现役轰炸机进院校的重大决策,而这一光荣使命任务的受领者便是这个旅。
“现役轰炸机进院校是空军军事训练改革的重要标志,不仅为我们落实‘三个面向’指示要求提供了有力抓手,更为部队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任务!”在旅党委形势分析会上,政委殷波的发言掷地有声。
曾经,东北老航校在炮火中白手起家,培育人才,形成了空军“建军先建校”的光荣传统。如今,在空军转型发展、重构重塑的今天,飞行院校再一次勇立潮头,成为改革的先行者。
改装,改装,先改的是思想和理念。他们及时组织官兵深入学习习主席视察空军某轰炸部队重要讲话精神,广泛开展“传承东北老航校精神,坚决打好改装攻坚战”专题教育,组织“如何看待改装任务,如何建好轰运摇篮”大讨论,召开改装动员誓师大会,坚定“高寒区飞出高质量”的信心。
该旅是唯一为空军输送轰炸机飞行人才的单位,早一天完成任务就能早一天与部队接轨。按照空军给出的时间表,改装人员只有极短的飞行时间来完成部队飞行员的成长目标。当飞行教员孙强将改装期限告诉身在轰炸部队的战友时,得到的回答几乎是清一色的“不可能”,然而就是在这种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改装人员们向着目标坚定地进发着。
机械员王是机务改装骨干,在长时间高强度的维护工作中,不慎晕倒手臂骨折,为了早日回到保障岗位,他偷偷提前将固定手臂的石膏敲碎。
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为解决改装经验欠缺问题,该旅党委亲自带队奔赴轰炸部队、飞机制造厂等军地单位学习培训。一趟趟列车和航班将一颗颗求知的心延伸到了全国各地,在三个月时间里,该旅先后组织各类专业人员240多人次培训深造,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最大的感受还是压力。”旅长杜永平坦然道,“这种压力来源于时间的紧迫,更来源于肩负的重任!”他们积极克服改装经验和师资力量欠缺的困难,自我研究编写改装训练大纲,科学制定飞行教范,撰写质量安全教育教案,探索结合自身实际的组训流程和管理机制。
飞行教员谢铖至今深深记得,自己带教的首批轰炸机学员顺利毕业的那一刻,一股莫名自豪感油然而生。那一年,他27岁,毕业留教仅4年后的他已经成长为当时全空军最年轻的轰炸机机长。
谢铖的飞速成长,正是空军军事训练改革阔步前进的一个缩影,也印证着改革为飞行院校教员队伍所带来的能量与活力。
培养现役轰炸机教学能力,意味着这些当惯了老师的教员们要重新做回学生,意味着要付出平时几倍的汗水,承担更大的风险。可事实是,在首批改装人员遴选中,所有教员都抢着报名。原因很简单,没有人愿意错过这趟改革前进的列车。
使命的感召激发出强大的动力。飞行一大队大队长杨荣桓是从作战部队选调过来的,为了能够把自己的战斗经验很好地融入到教学当中,数九寒冬他冒着-30℃的低温,在座舱反复琢磨推演,起身时才发现身体已经冻得失去了知觉。
“现役轰炸机教学与之前轰运教练机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真正的部队作战飞机。”杨荣桓告诉记者,这对教员教学是个极大考验,学员操作轰运高教机出现错误后,教员可以接过控制权,而现在用轰炸机教学,教员只能在右座不断地监控提醒,这就需要教员在地面教学时做足功课。
训练中,他们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将飞行计划细化到每个飞行日、每个人和每个架次上,不降低标准,不简化内容。教学能力如何,关键在于航理知识的掌握,这一点教员们深刻懂得。他们在训练中狠抓航理学习,根据课目练习进度,坚持每周由航理教员进行补充授课,答疑解惑,每组飞行日组织一次航理考试。
为了将一个教学法研究透,教员们经常讨论到深夜。大队长赵锋有个习惯,每次训练完都将自己的状态和心得详细记录下来,归纳成一本小册子,成为他教学的得力助手,并被学员视若“宝贝”。
重压之下见担当。为帮助飞行教员员尽快提高教学能力,每次训练教官马伟东都要频繁按压通话按钮进行讲授,纠正错误动作,两个飞行日拇指就会按肿,三个飞行日就会磨破一双手套。
用怀疑的眼光去学习每一条教学经验,这是该旅的教员们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现役轰炸机不用舵”这是教员们从部队听到的经验。然而,他们在摸索中发现五边穿云过程中,运用“挤舵顺杆”的方法,飞机状态会更稳。就是在这样的不断学习中,教员们的教学能力快速提升。
“我飞‘战神’左座了!”今年4月份,该旅首批轰炸机毕业学员王珂达给教官打来报喜电话。左座,代表着机长位置。这名从该旅毕业不到一年的“雏鹰”,已经成为“战神”机长的培养对象。
“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学院领导告诉记者,按照改装之前的培养模式,学员毕业后要经过部队长期改装才能成为真正的战斗员。现在,从这里毕业的学员很快就可以形成战斗力。
“这标志着以高素质轰炸机飞行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新质作战力量成长链条正在形成。”该旅领导激动地告诉记者,近年来,作为空军“拳头”力量的轰炸部队多项任务完成成果振奋人心,作为为空军输送轰炸机飞行人才的“源头”更是要抓住机遇奋楫前行。
用“源头”铸就“拳头”。他们紧紧围绕落实习主席“三个面向”指示要求,大力培养学员战略战术意识。积极开展增难训练和拓展训练,突出仪表进近、准时到达等紧贴部队实战的要求标准,穿插临时改变航线等内容,探索实战化教学训练路子。
一次战术课目训练,飞行学员李秉谕所在机组快速提前到达区域,精准投下训练弹,本以为会搏得满堂彩,却被判定攻击无效。飞行教官楼挺泼了冷水:“打得准,就能打得赢?攻击时间错误,不但可能炸不到目标,还有被击落的可能!”对此,他们严格按照“准时起飞、准确航行、准时到达、准确轰炸”组织教学,在随后投弹考核中,该机组准时到达、精确轰炸,赢得满分!
部队需要什么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机长作为整个机组的领导者和决策者,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学训练中,该旅着重引导学员树立机长意识,积极开展“任务规划”式教学,为学员设立不同课目、练习的任务规划点,锻炼自主准备、自主起降、自主完成任务、自主应对风险的能力。
战场需求牵引学习方向,战斗意识贯穿飞行全程。他们注重把部队的战斗素养和战斗作风融入教学全程,仪表飞行时,引导学员关注空中态势,航线飞行时,随机为学员设置难题,锤炼应急反应处置能力。
领航教员刘志刚始终坚持按《大纲》上限训练学员,模拟部队突防突击,不断降低飞行高度,不断缩短瞄准时间。最初,学员觉得难,刘教员却告诉他们,脑中要时刻树立战斗意识,领航员更重要的职责是操纵武器,致命一击,不练强本领怎么行!
训练硬碰硬,成绩实打实。去年7月,该旅首批轰炸机学员顺利毕业,成绩优秀率100%。在毕业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参与到部队的实战化训练中,其中有多名学员已经飞上最先进的“战神”轰炸机,该旅被空军评为“飞行训练红旗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