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地区的空调季节,因为天气的原因,大型综合医院的能耗是十分惊人的,如何分析医院的能耗分布并据此做出有针对性的能耗管控,对于节约医院资金、降低成本和减少能耗浪费都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的建筑规模和医疗设备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同时医院的能源消耗也在不断增加,如何在保障医疗质量的基础上进行节能减排成为了医院能源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2019年1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这是以国字号名义下发的直接针对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指导性文件。文件明确将“万元收入能耗支出”作为医院成本管控的重要指标,主要目的就是控制成本、降低能耗、避免能源浪费。为此我院在对自身能源消耗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了一些有效的节能管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经过对医院前三年的平均能耗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武汉的空调季分为夏季制冷和冬季采暖,从能源的消耗数据上也可以明确的看到7月和1月为两个能耗的高峰,4月则多为能耗较低的月份。经过深入思考后,可建立简单的能耗计算模型,近似认为4月为医院医疗设备和照明耗能的月平均值,其他月份减去4月的能耗部分则全部为空调能耗,从中可以看出全年空调能耗超过医院总能耗的40%,有的月份如7月和1月空调能耗占到65%以上。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空调能耗是医院的耗能大户,控制和降低了空调能耗,医院的能耗就会有明显的下降。围绕上述论点,医院后勤组织技术人员对医院空调从设备选型、施工方式及工艺流程到使用管理方法进行了逐一的分析,发现存在较多的问题。
(1)医院当初在建设时规划比较宏大,考虑到了后期多个建筑的整体规划,在先期设计施工中心制冷机房的时候,提前选择了预留后期其他建筑冷量的制冷机组,但在建设完成制冷机房后,由于医院战略调整和建设资金的原因,导致后期建设无法实现,原有的制冷机组选型过大,能耗浪费比较严重。此外,当初机组的选型在现在看来较为老旧,为离心制冷机组,虽然性能稳定,技术成熟,但目前更新的磁悬浮制冷机组的技术更为先进,节能会更为明显。
(2)在前期医院建设制冷机房的时候,因为施工组织不紧凑,施工计划不完善,导致制冷设备到货安装时夏天空调季也临近,原计划布置冷却塔的屋面不能确认满足承载冷却塔载荷,导致冷却塔应急安装在马路另一侧地面上。因冷却塔与机组的高差不足和距离较远原因,冷却塔一直进水和补水不畅,致使机组冷却效果不佳,耗能严重。
(3)为了美化医院立面环境,解决医院空中管道架空纵横,电缆网线密布的混乱情况,在未详细分析调研和方案论证的基础上,仓促施工将所有空中管线入地,意图干净医院蓝天。但实际我院紧邻武汉长江,地下水位很高,一年后地下管道保温层进水,导致空调管道常年被地下水直接浸泡,夏季制冷时降温了地下水,冬季采暖又加热了地下水,能耗比较严重,且由于不是采用的共同沟模式,修理也变得比较困难。
(4)医院职工普遍缺乏空调节能意识,感觉能耗浪费跟自己毫无关系,但病房太热和太冷却影响了自身的环境舒适度,因此每年空调的开启时间毫无规律,仅根据临床的投诉和院领导的命令来完成。空调开启后,公共区域的门窗无人管理,患者抽烟和其他原因开窗通风十分常见,能耗浪费随处可见。
(1)设备的选型和及时更新。医院的能耗设备设施在设计选型时,需要根据当时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不要过于贪大求全,对于未来不确定的建设规划,应该谨慎考虑预留余量,必要时可以采用模块化机组设计等方式预留后期建设接口。对于我院现在存在的实际选型较大,机组使用时间又较短不便报废更换的情况,综合考虑后选择购置了一台磁悬浮制冷机组与之并联,选型功率则按目前建筑的实际负荷计算,将原有机组设备作为备用机组,一方面通过新机组降低实际使用能耗,另一方面用旧机组保证在新机组故障时的病房冷源安全。
同时对医院目前使用年限较长的罐式换热器进行修理,作为备用。另外并联采购一套板式换热器作为主要采暖设备,换热效率明显提高,无论噪音还是易用性都明显改善,且解决了“一供一备用”的能源安全问题。
施工方案及工艺流程的改进。由于上述医院地下管道埋设的不利因素,在精心设计规避正面,兼顾施工隐蔽和建筑物立面美观后,医院将地下埋设的空调管道重新架空并保温,对实在不能架空的路段则采用多层套管密封保温的方式,降低了管网的能耗浪费。
针对医院冷却塔存在的进水不畅的问题,医院在请专业的检测单位对房屋结构承载检测加固后,将冷却塔移到了制冷机房的屋顶上。通过利用屋面的高差,冷却水可以自流进制冷机组,解决了管路长和水流少的问题。冷却塔的能耗降低了,机组的效率也提高了,同时还节约出来了一的土地做停车位。
房屋维护结构的保暖效果也直接的影响到空调能耗的高低,除了在设计时考虑建筑物的保温材料以外,平时进出的大门、公共场所的窗户都需要做保温隔热处理,如安装隔热门帘、风幕、过厅或双门隔断等;天井的玻璃屋面在太阳的直射下耗能严重,可以采用在空调季铺设防晒网等方式做隔热处理,
(3)管理的规范和落地。第一,邀请医疗、护理、院感及客户服务部门进行探讨,兼顾国家公布的空调开启条件,综合制定适合我院的空调开启标准,用客观的指标要求后勤按条件及时操作。同时对全院职工进行能耗费用的讲解,增强职工的主动节能意识。第二,对于不好管控的公共区域,安排物业人员进行巡视,制定就近的保洁或保安管理负责制度,落实公共区域门窗及时关闭管理,减少能源浪费。同时安排质量控制人员对临床和职能部门进行巡视,加强监管,加大考核力度。第三,制冷班组的操作人员需要随时关注制冷机组进出水温的变化,做好动态调整。锅炉班人员需要在注意锅炉安全的情况下,根据天气等因素调整锅炉燃烧效果,控制排污及燃烧时段,降低燃气消耗。第四,对后勤操作人员提出的合理建议积极采纳,对操作班组主动管控的行为和节能效果给予及时的奖励。
经过近一年的持续改造优化,各类设备设施的运行更加的流畅合理,医院能源安全有了备用保障,节能效果也十分突出。经统计上述综合措施实行后,本年度能耗同比降低了15%,降低能耗100万元左右,为医院节约了较大的经费。同时通过一年的节能管理和不断的节能意识教育,临床医护人员的节能意识大大增强,不仅日常随手关灯关窗,而且对后勤的能源管理十分理解和配合,达到了年初制定的综合节能的预期目标。
Acrel-EIoT能源物联网开放平台是一套基于物联网数据中台,建立统一的上下行数据标准,为互联网用户提供能源物联网数据服务的平台。用户仅需购买安科瑞物联网传感器,选配网关,自行安装后扫码即可使用手机和电脑得到所需的行业数据服务。
该平台提供数据驾驶舱、电气安全监测、电能质量分析、用电管理、预付费管理、充电桩管理、智能照明管理、异常事件报警和记录、运维管理等功能,并支持多平台、多语言、多终端数据访问。
本平台适用于公寓出租户、连锁小超市、小型工厂、楼管系统集成商、小型物业、智慧城市、变配电站、建筑楼宇、通信基站、工业能耗、智能灯塔、电力运维等领域。
电力集抄模块可以实现对各种监测数据的查询、分析、预警及综合展示,以保证配电室的环境友好。在智能化方面实现供配电监控系统的遥测、遥信、遥控控制,对系统进行综合检测和统一管理;在数据资源管理方面,可以显示或查询供配电室内各设备运行(包括历史和实时参数,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日报、月报和年报查询或打印,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资源。
能耗分析模块采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实现从能源数据采集、过程监控、能源介质消耗分析、能耗管理等全过程的自动化、科学化管理,使能源管理、能源生产以及使用的全过程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先进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进行离线生产分析与管理,实现全厂能源系统的统一调度,优化能源介质平衡、有效利用能源,提高能源质量、降低能源消耗,达到节能降耗和提升整体能源管理水平的目的。
6)报表中心:提供售电、售水财务报表、用能报表、报警报表等查询,本系统所有的报表及记录查询,都支持excel格式导出。
通过物联网技术,对接入系统的充电桩站点和各个充电桩进行不间断地数据采集和监控,同时对各类故障如充电机过温保护、充电机输入输出过压、欠压、绝缘检测故障等一系列故障进行预警。云平台包含了充电收费和充电桩运营的所有功能,包括城市级大屏、交易管理、财务管理、变压器监控、运营分析、基础数据管理等功能。
智能照明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安装在城市各区域的室内照明、城市路灯等照明回路的用电状态进行不间断地数据监测,也可以实现定时开关策略配置及后台远程管理和移动管理等,降低路灯设施的维护难度和成本,提升管理水平,并达到一定节能减挂的效果。
安全用电采用自主研发的剩余电流互感器、温度传感器、电气火灾探测器,对引发电气火灾的主要因素(导线温度、电流和剩余电流)进行不间断的数据跟踪与统计分析,并将发现的各种隐患信息及时推送给企业管理人员,指导企业实现及时的排查和治理,达到消除潜在电气火灾安全隐患,实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通过云平台进行数据分析、挖掘和趋势分析,帮助实现科学预警火灾、网格化管理、落实多元责任监管等目标。填补了原先针对“九小场所”和危化品生产企业无法有效监控的空白,适应于所有公建和民建,实现了无人化值守智慧消防,实现智慧消防“自动化”、“智能化”、“系统化”、用电管理“精细化”的实际需求。
医院是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患者和医护人员对于节能没有太大的关注,相对临床收入来说后勤能耗的支出不太显眼,但医院能耗的管控不仅有利于降低医院的成本支出,增加医院的收益,而且也减少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对医院和社会效益均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1]朱永松,罗蒙,甘宁,杨华岗,李国民,尉华.大型综合性医院节能管理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院,2011,15(02):73-75.
[3]郭春雪,张子平,苏泽立,刘欢,罗景辉.西北地区某医院空调系统节能改造分析[J].建筑节能,2018,46(04):122-126.
[4]张文捷,杨昌松,郭汝燕,姜修平.医院节能降耗的主要做法及成效分析[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23(05):107-108.